作为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天士力集团每年都要接待很多来访者,有国际知名药企的高管、药业同行还有政府官员。参观后,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没想到,中药生产竟然达到如此现代化的水平!就连美国FDA的官员参观后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
的确,天士力中药生产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然而在这一流水平的背后,铸就了一大批生产一线创新能手,这其中王凯就是一名杰出代表。
王凯,天士力制药集团一名高级钳工技师,1999年加入天士力,参与设备革新项目有190多项,编写上百台套,几十万字的技术培养和训练资料,从2011年以来共完成70多项技术成果,在管理上率先推行TnPM、OPL措施,为公司节省本金,创造产值累计千余万元。为此,他在2010年获得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奖励;2011年获得天津市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补贴;同年获得“国防工业系统的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获得“天津市国防工匠候选人”称号。
事例一:养血清脑颗粒是天士力的一个拳头产品,如何让这一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连续化,作为一名高级技师,王凯参与了养血清脑颗粒生产线研发中URS、DQ、IQ、OQ、PQ以及后续的AM、PM等环节,涵盖了从设计研发到设备改进,再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的生产流程,突破了中药连续化生产的瓶颈,实现了中药现代化生产质的飞跃。统计显示:王凯在这条生产线研发中完成的技术革新部分直接经济效益85万元。此外,他还研发出具备PE瓶定位翻转及智能剔除制具,保证了PE瓶按照既定轨道顺序排列,实现了新型制具可以自动补充和自动剔除的功能。使外观不规则的各种小瓶可以准确定位。他还设计出一套防止药品泄露的装置,设计安装后当年就减少了价值约85万元的损失,累计创造价值200万元。
随着天士力中药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新旧设备的交替摆上了日程,新的生产线上马是否就将老设备全部淘汰,还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新老设备连线,作为一线高级技工王凯大胆提出了新老设备的连线改进方案,成功地实现了即将被淘汰的德国乌尔曼设备和意大利CAM设备的连线生产,节约设备采购金额800万元。与此同时,在他的主持下还实现了进口的IMA设备与淘汰设备的乔富小袋机之间连线生产,节约设备采购费用260万元。 作为天士力一线高级技师,王凯是一个敢于向洋设备挑战的人,善于在许多细微之处对洋设备做巧妙布局和改进。比如:在他的主持下,他们设计了一套用于生产线的小盒自动转向装置,巧妙地实现进口生产线的U型生产线布局,节约了厂房面积。在安装设备中他发现国外引进设备无法在线自动续料,为此,他研发设计出一套自动加药装置,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自动控制下药的数量,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当年为公司节省本金12万元。
事例三:在中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天士力一直为中药生产现代化、智能化实践着。在生产实践中他们采用国内领先的垂直物流的生产模式,避免了以往的国内企业药品生产因采用平面物流模式和人工搬运输送物料模式所形成的工人劳动强度过大和效率低下的现象。为了让这种生产模式更加有效,身处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工王凯不断对设备和工艺技法进行改进。他主持设计了DXD80包装设备的照相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20%,引领药机行业的发展,实现收益71.36万元/年。他研发出凹凸模修磨技法,这套方法推广后大大延长了凹凸模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仅此一项每年节约部件采购费用28.8万元。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设备生产线由半自动化向完全自动化包装的顺利过度,实施后当年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6.88万元;同时,他还设计开发了通用模具,适应多种不一样的规格的产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当年创造经济收益约13万元。此外,他还参与了复方丹参滴丸二代智能滴丸机的研制,在大型滴制线的研发、建设、运行维护方面提出近20项修改完善意见,年节省本金约20万元。
事例四:在现代中药生产中,天士力一直起着行业引领作用。为此,无论是生产的基本工艺还是在设备开发都需要自主创新,这就更需要一线人员大胆创新和不断实践。正是这样的环境和条件,给王凯提供了一个尽显才华的机会,让这样一个小技师创造出大的效益。他们通过研究、推广的模块化设备,实现了“一机多能”,也就是同一套设备既可以包装颗粒剂又可以包装丸剂,实现了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多个产品的技术突破。他们研发出定制孔位法数粒计量灌装设备——新型数粒机,即采用孔位法进行计量,同时应用照相系统对计量情况做复核,保证数粒准确。以上这两项成果都填补了世界制药领域的核心技术空白。自研发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已为公司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并成为行业标杆。
事例五:在天士力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王凯班组。他们在车间管理中率先实施“TnPM全员生产维护”体系,创建了手摸、耳听、眼看的“王凯工作法”,使PM工作由静态保养转变为行之有效的实时动态保养。通过TnPM、OPL等管理措施节约了生产及其他各项成本共300余万元。在这个班组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蓝领队伍,其中有19人取得技师资格证书,并且有37人已经成长为工序长;他的徒弟董跃斌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2013年“王凯班组”被天津市国防工业系统评为“工人先锋号”。